自殺防治 ─ 用閱讀找回感動
上個月一名高中女生因為感情問題,跳樓自殺身亡。一群關心生命教育的
身兼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理事長的麗山高中
徐茂瑋說,今年他在任教的班級推動「主題式閱讀」,因為這起事件,他以「珍惜自己、珍惜家人」為主題,推薦學生閱讀幾篇相關短文,並以問卷調查學生的反應。
徐茂瑋說,人有了自殺的計畫就很難遏阻,但現在升學掛帥,往往忽視如何教孩子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。他強調,「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預防」,尤其國中到高中階段,學生面臨許多內心的衝突,都還在適應,一篇作家黃春明在兒子輕生後,描寫白髮人送黑髮人悲慟心情的「國峻不回來吃飯」短文,比老師在台上說破嘴的效果更好,「就讓作家的文筆代替老師,更能感動學生」。
徐茂瑋說,不少學生讀了文章以後哽咽落淚。學生回應時說,用「不回來吃飯」來代替兒子的離開,很令人感傷,「我不想像他那樣就這麼離開我的父母」。也有學生回應表示,讀完這些文章以後,「好像有一種開竅的感覺」。
徐茂瑋說,藉著大量閱讀,學生能得到養分,更能了解生命的意義,提升生命的境界。只要多閱讀,國文能力好,每個科目都會進步,有「安身立命、成績變好,作文變好」三種效果。
他也鼓勵學生帶著文章回去跟家長分享,親子間可找到不同的話題,更可以藉此學習思辯、批判、鑑賞的能力。
引自 聯合報